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重返世界;美国在实现亚太再平衡,中国在推行全球化再平衡。从中国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中国开放。从被全球化塑造中国,到中国塑造全球化。这就是中国“新三环外交”的应有之义。 |
“中国在挖美国的拉美墙脚”;“金砖国家银行叫板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二次拉美之行所听到最多的国际评论。美国今年春正式宣布放弃“门罗主义”,果真中国要乘机填补真空?其实,中国绝非效仿美国,而是超越古今中外,开启“新三环外交”。 从旧三环外交,到新三环外交 战后英国曾推行“三环外交”,旨在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也曾推行中国特色的“三环外交”——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后来又增加了一句话“多边是舞台”。这是中国的开放逻辑决定的。中国对外开放,市场、资金、技术首先来自西方大国和发达资本主义市场,周边是中国的首要安全关切,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在这种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扮演基础性作用,多边成为中国接触世界的舞台。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也在悄然变动,出现新的分层: 内核——周边国家,秉承亲、诚、惠、容理念,着力打造责任共同体。亚洲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家园,各方有责任共同维护好和平繁荣稳定的局面。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 中间地带——发展中国家,秉承真、实、亲、诚理念,倡导正确的义利观,着力打造命运共同体。所谓命运共同体,通俗的说,就是同甘共苦,最终追求共同的归宿和身份。共同利益,只是同甘;共同安全,才是共苦。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从低端迈向高端,与发达国家竞争性上升,而与发展中国家互补性增强——发展中国家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后方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大国合作更具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的战略意义。 外围——发达国家,秉承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理念,着力打造利益共同体。所谓外围,并非边缘,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互补性仍有挖掘空间,发达国家也竞相抓住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巨大机遇。继续做大与发达国家间的利益蛋糕,仍然大可期许。为规避竞争性,增强合作性,中国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并倡导与欧洲国家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正在加宽、加厚中国外交的外围。 这就是中国正在推行的“新三环外交”。它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与世界关系逻辑演变的结果。 从中国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中国开放 这个世界变天了!以前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如今是世界向中国开放。 改革开放前三十五年,中国向世界开放,并通过改革融入全球化,在全球GDP争夺战中拿下亚军角色,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后三十五年,正好是第二个一百年节点,改革不再是中国的任务,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中国与欧盟等成为“改革的伙伴”就是典型写照,世界在向中国开放,开放中国的投资。如今,在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同时拥有人、财、物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的竞争力从劳动力、技术、资本向规则迈进。比如,国家电网进入世界前十强,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发达国家面临改造老化的基础设施艰巨任务、发展中国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压力,这为中国基础设施走出去并推动企业、劳务、技术、标准、人民币走出去,提供巨大机遇。这也是转移中国产能过剩的紧迫需要。 中国向世界开放,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世界向中国开放,将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奇迹。中美、中欧推进的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人民币海外清算、交易中心,双边货币互换等,为此做了很好的注脚。 抓住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机遇,中国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奋发有为,打造中国的全球化。 从被全球化塑造,到塑造全球化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舆论将中国塑造为全球化最大得益方、搭便车者,要求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国内也有发展靠摸着石头过河的言论,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不可持续。里应外合,出现看衰中国的苗头。美国更是加紧推进TPP、TTIP谈判,设立更高标准全球化,将中国排斥在外,或者逼迫中国付出更高成本重新融入它所主导的国际体系。 继续被全球化所塑造,还是塑造全球化,摆在中国面前的战略选择。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路一带”,成为中国塑造欧亚大陆版本全球化的积极倡议,其关键是将中国开发西部的战略,通过与中亚、南亚、欧洲等地的互联互通,与欧亚经济一体化密切联系起来,推动形成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为此,赋予了周边外交与中欧关系、中俄关系全新的时代意义。 如此,近代以来“改变自己,影响世界”的逻辑,正在朝向“塑造世界,塑造自己”的逻辑转变;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国际社会的最大贡献,让位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地区治理过程中实现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世界梦。 回到习近平的第二次拉美之行和金砖国家峰会,简单认为是盯着美国就显得十分狭隘了。有评论指,人民币国际化、金砖银行、金砖机制推行去美元化、去美国化,便有些夸大其词。但美国和西方无法主导全球化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中国从被全球化塑造到主动塑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新三环外交”在中国与二十国集团(G20)关系中也可见一斑。G20总体分为三类国家:七国集团(G7)、金砖国家(BRICS)及中等强国(如韩国、印尼、土耳其、加拿大等)。G20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三类国家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中国可明确支持韩国等牵头建立中等强国网络,在G20内形成与金砖国家合作对话机制,或将一些中等强国吸纳进金砖国家,做大做强金砖机制,有效应对G7的战略压力,推动国际秩序朝向更有利于新兴国家、中等强国、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2016年中国承办G20峰会,便十分值得期许。 一言以蔽之,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在重返世界;美国在实现亚太再平衡,中国在推行全球化再平衡。这,就是中国“新三环外交”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