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周慧来:中国高调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
发表时间:2014-07-15 15:54 来源:国际网
中国现在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宣示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原因有三:其一,干涉他国内政,中国经验与能力不够,还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腹背受敌。其二,干涉他国内政与中国宣示的走新型大国道路相悖。其三,不符合中国目前正在布置的外交棋局。第二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借此强调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随着中国的实力及影响力增长迅速再加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外交的反应,使国际社会和周边地区对中国外交的走向不甚乐观。对此中国必须努力解决。今后中国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缩小与国际社会的认知差异。

6月28日,中国政府在北京隆重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大会并发表了《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主旨讲话,强调中国将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国际社会同道,致力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国家实力今非昔比的今天,中国为什么仍然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呢?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借着高调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宣示仍会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随着对全球化的深度卷入,包括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人身安全、海外资产的安全、贸易和资源(能源)通道的安全等海外利益的维护,日益成为中国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013年4月16日,中国公布《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不但包括守护国土,也包括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在这个大背景下,近年来关于中国需要放弃或修正不干涉内政原则的讨论时有所闻,中国政府的相关政策也颇受瞩目。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对中国之所以仍然重要,大致有着这么些考量。其一,所谓干涉他国内政,对象都是比自身弱小的国家。在今日国际政治舞台上,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亚于美国,但中国既面临来自传统发达国家的警惕与制约,又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地区国家的疑惧。中国自然没有能力干涉发达国家的内政,但若要干涉其他弱小国家,且不说经验与能力不够,还会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腹背受敌,国际地位更加被动尴尬。

其二,干涉他国内政与中国宣示的走新型大国道路相悖。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欧美列强为推进全球化,开拓他们的海外殖民与商业利益,无不对后发国家和地区进行各种干涉,中国也曾深受其苦。干涉他国内政是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产物,中国多年来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立场一以贯之,多次在各种国际场合强调要打破“国强必霸”的定律,做一个不同于传统大国崛起的新型大国,致力于建构新型国际(大国)关系,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既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中国需着力创建并维护的品牌。

其三,干涉他国内政不符合中国目前正在布置的外交棋局。近些年来,中国接连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中国—东盟(亚细安)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这些倡议需要得到所在国家的附议、参与与合作,中国就必须坚决摒弃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切实展示平等互惠的姿态与诚意,去除它们对中国外交的疑惧,否则,这些合作倡议将只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高调纪念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中国需要借此再次强调和宣示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主观上,中国政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示是真诚的。但两个方面的情况使得国际社会和周边地区对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并不乐观。

其一,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增长迅速。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把美国赶下其盘踞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成为很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与此同时,中国的影响力也迅速向全球辐射,周边外交开始超越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这些传统的板块而向大洋洲、西亚和中东这些地区挺进,中国的海外利益也开始向太平洋、印度洋、南极和北极地区拓展。因此,东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经权力格局已因中国的崛起而开始失衡,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取向的解读趋于复杂化与负面化。

其二,2010年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出台与中国外交变化激发的反应。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调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原先以中国低调被动为基调、旨在总体维持现状的亚太秩序不复存在,由此带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国与越南、中国与菲律宾围绕南中国海的主权争端开始激化。美国明显偏袒盟国的立场与姿态则加剧了中国对美国对华战略的不信任,中国寻求对美国进行反制的行动也更为不加掩饰。同时,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强调既坚持和平发展,又强调底线思维,坚决捍卫主权、发展与安全等国家核心利益,这种相对更加强势和主动的“习式外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此而来的是,在和平发展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和周边地区国家产生了相应的认知差距。在中国看来,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思维既是正当之举,也是对和平发展战略的完善,两者并行不悖,互不否定;而国际社会的疑虑则是,中国在维护自我界定的领土主权争端等问题上的强势可能恰恰是偏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开端。在某种意义上,这种认知差距源于和平发展的本质属性与底线思维之间形成的一种困境,所以中国必须努力解决之。

于是乎,国际社会在不断见证中国领导人的这种努力。今年3月,习近平访问法国时形容中国是一头已经睡醒的和平狮子。4月,李克强访问英国演讲时告诉听众“中国人没有扩张的基因,也不能理解和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这次,习近平再次强调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告知世界“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中国领导人的这种劳心谆谆,目的就是希望国际社会和周边地区能理解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正当性,而不是对和平发展道路的抛弃或背离。

中国一直自认爱好和平,喜欢以礼仪之邦自居,但外部世界的观感并不如此。最近,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属性认可度最低,仅为9%。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他在2012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直言“中国要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容易。”看来中国还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缩小与国际社会的认知差异。

(作者为中国独立评论人士,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