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中国周边 > 东南亚 > 正文
越南奉行“大国平衡”战略 “度”把握不当恐引火自焚
发表时间:2014-06-24 14:53 来源:国际网
南中国海局势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越南采用的战略走向,如果越南完全投向美国怀抱,不顾中国劝告,一意孤行,中越海上争议和两国关系势必加剧恶化,最终越南可能玩火自焚。现在中越之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互信,中越在多方面有共同利益,唯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若两国短期内无法恢复友好关系,应设法将海上争议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做切割,毕竟中越之间的主调是友好合作。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近日访问越南,要求越南停止干扰中国在西沙群岛海域的钻井平台作业,但并未获越方积极回应。侧重研究越南和亚细安国家的广西学者评估,中越谁都不示弱,两国海上争议只能陷入“可管控的僵局”,呈现“松一点、紧一点”的胶着状况。

另有学者警告,越南多年来持续在中、美、苏之间奉行“大国平衡”战略,意在为自身争取更多战略实利,但如果“度”把握不当,恐怕将引火自焚。

中国总理李克强2013年10月访问了越南,双方达成了陆上和海上的合作协议,让中越关系回到相对平稳局面。岂料,半年后,中越在南中国海上再起纷争,触发越南反华事件导致四名中国人死亡,令中越关系陷入低潮。

海上争议只能陷入“可管控的僵局”

受访的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教授高歌指出,中国坚持南中国海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寸都不能丢;而越南的主张,主要依据是上世纪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曾占领南沙九座岛礁。双方各持己见,在南中国海主权纠纷上已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

高歌说,一方面,中国现已经掌握深海油气勘探的技术,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再被动抗议、忍让,因为再无动作就等于默认领土海域属于别国;另一方面,越南国油利润占越南政府财政总收入达30%,占比如此之高,越南不会停止开采南中国海油气资源。因此,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的战略背景下,高歌判断,中越海上争议只能陷入“可管控的僵局”,至于是往松的一面,还是往紧的一面发展,将取决于美国国力的发展。

高歌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将继续“让中国不舒服,但又不至于激得你打起来”,美国试图用越南和菲律宾来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但美国是不是真能成为越南的“靠山”还是个问号,特别是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已元气大伤,国力一年不如一年,到2020年估计美国国力将进一步衰退。

越南多年来善用“大国平衡”术,在冷战时期它在中苏之间走钢索,一度左右逢源。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越南对于中国主张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没有给予积极回应,相反地,它近年来积极拉拢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以加大与中国抗争的筹码。

有分析认为,中越船只对峙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回应称,中国采取的“单边行动似乎是中国一系列更大范围的行为模式的一部分,中国采取这些行为似乎是旨在表达对争端领土的主权诉求,然而他们的行为方式会损害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一表态被视为是美国偏袒越南,也壮大了越南在海上与中国对峙的底气。

越南不敢与美国靠太近,以防美输入“颜色革命”

不过,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明龙分析指出,越南虽然对中国存在既依赖又害怕的矛盾心态,但也不敢与美国靠得太近,以防美国输入“颜色革命”,动摇越共的执政根基。

赵明龙指出,越共面对的反对势力之一,来自于在美国所形成的反越共海外基地,这股力量主要源于1975年南北统一之后,大量逃亡海外的南越移民。赵明龙说,南中国海局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越南采用的战略政策走向,如果越南完全投向美国怀抱,借美压中,并不顾中国的善意劝告,一意孤行抢占、开发南中国海海域资源,不断地攻击中国钻井平台,那中越海上争议和两国关系势必加剧恶化,最终越南也可能玩火自焚、招致美国的“颜色革命”带来的恶果,甚至“亡党”。

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古小松则指出,中越之间的一大问题是缺乏互信,而越南对中国的戒备心理,主要源于越南的教课书灌输“中国自古以来侵略越南”的思想。古小松称,事实上,在越南独立建国之前,安南地区发生起义暴动的时候仍属于中国的版图内,不能将这些起义定性为反抗另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外来入侵。

古小松进一步分析称,中越在政治上同为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在文化方面两国“同文同种”,越南文化的根在中国,在经济方面,越南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相比其他国家便宜许多,它为越南创造财政收入和解决就业问题,唯独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两国确实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他呼吁,若两国短期内无法恢复友好关系,应设法将海上争议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做切割,毕竟中越之间的主调应是友好合作。

(作者沈泽玮为联合早报中国特派员,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