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研究成果 > 外交与战略 > 正文
辜学武:瓦解“美日同盟”
发表时间:2014-01-24 10:29 来源:国际网
美日军事同盟是亚太地区冷战余毒。这个余毒一天不除,中国的安全环境一天得不到改善。瓦解这个联盟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增进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外交上的良性互动,使美国对中国放心,日本对美国担心。对实用主义的美国来说,战略的代价考量始终都是它制定和实施新战略或战略调整的出发点。而日本的右翼政治家们在骨子里就不相信美国会在任何条件下为捍卫日本的利益作出牺牲。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此举不仅引发了联合执政的公民党、在野党的不满,招致中国、韩国的强烈抗议,美国也对其行为“表示失望”。

这些反应应该都在安倍的意料之中。某种程度上说,安倍的参拜针对的也正是这三方。他明白,能争取到美国的默许或者是不干涉,不仅有利于摆脱历史认识问题对外交的束缚,也能让日美在政治上更加“平等”。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确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对安倍没能施加实质性影响。

对于中国来讲,联系到自安倍上台一年以来,日本在防务大纲、扩军、增加经费开支方面,都做了许多冲击日本宪法的事情,对此次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传达的信号,中国有必要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冷战余毒

如果说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的话,冷战已经结束20多年了。但冷战的余毒未散,它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的格局和各国之间的互动。对于新崛起的中国来讲,冷战的余毒一天不肃清,她一天便不能获得战略上的主导权和互动中的话语权。因此,引导世界政治逐渐“去冷战化”,对于扩大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正当性,压缩主要国际对手的战略活动空间,从而保证中国的最终崛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冷战的余毒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冷战思维,冷战体制和冷战结构。中国常常感到外交上力不从心,安全环境恶化,核心利益受到挑战,话语权被剥夺,国际形象受损往往与这3个冷战余毒有关。只有彻底清除这3个余毒,中国才能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改革蓝图打下良好的外部基础。

所谓冷战思维,就是“黑白思维”,“敌友思维”和“零和思维”。所谓“冷战体制”,就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建立的与前苏联争霸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这个体系不仅没有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体而停止运作,还反而更壮大了。只不过以前用来遏制苏联,现在用来牵制中国罢了。所谓“冷战结构”,就是各国之间经济关系的互补性越来越强,但国与国之间地缘政治关系的排列范式基本还处于一种对立的状况。朝鲜半岛的分裂,欧洲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地域的对峙,中美在亚洲太平洋的博弈都是这种冷战结构的反映。它说明国与国之间地缘关系的对立并不一定随着经济互补关系的深化而消失。要“去冷战化”意味着要做许多深化经济关系之外的功课。

当下的奥巴马政府和它的团队的主要成员还没有做好同中国分享权力的思想准备。在这一点上,他还比不上越来越把中国当竞争者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尤其是卡梅伦,正在极力摆脱冷战思维的羁绊,痛定思痛后还要争当“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

美国副总统拜登近日来华访问,大谈中美关系必须建立在互信之上,言下之意是中国在宣布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前没有同美国商量,无法取得美国的信任。庞大的航空母舰群天天在中国附近海域游弋,最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在中国的经济专有区上空飞来飞去,隔个三五天在南海,黄海和日本海和盟军搞大型军事演习,美国如何取信于中国?套用一句美国人经常质问中国的话,“你的动机是什么?”

不仅在西方,就是在中国,被“冷战思维”封住了大脑活力的也大有人在。比如,结盟思想就是“冷战思维”的理论基础,不管是摩根索的古典现实主义,还是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或者是米尔斯海默所谓“进攻型现实主义”,都把结盟看作是外交政策的法宝。只要你不是我的朋友,我就要用一道道军事同盟的锁链封住你绞死你,让你动弹不得,束手就缚。现在如果要中国去学这一套,岂不是要中国步美国冷战思维的后尘吗?虽然没有大错特错,但如此一来,中国外交不仅在思维上没有去美国化,反而被美国化了。

“进取性地”影响美日关系

就亚太地区而言,冷战体制的余毒就是美日军事同盟。这个余毒一天不除,中国的安全环境一天得不到改善。不仅如此,这个美日军事同盟,因为日本一时半会还不能从“中国崛起反应症”中摆脱出来,会给中国带来很多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还会很大,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中国最终崛起路上的绊脚石,必须花大力气把它搬开。

如何搬开,最好的办法就是釜底抽薪。如果说,任何一个军事同盟的基础是政治互信的话,那么搬掉美日军事同盟这个绊脚石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或者说“进取性地”影响21世纪的美日关系,使华盛顿和东京的关系发生一个有利于中国安全环境的“和平演变”。

如何催化美日关系的“和平演变”呢?由于美日军事同盟在前苏联解体之后蜕变成为遏制中国的军事联盟机制,那么瓦解这个联盟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增进中美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外交上的良性互动,使美国对中国放心,日本对美国担心。美国对中国放心之日,就是美日军事同盟出现正当性危机之时;日本对美国失去信心之日,便是美日军事同盟瓦解之时。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邀请华盛顿一起打造新型大国关系确是北京最明智的战略选择。一旦北京和华盛顿建立起了一种能承受住各种风雨考验的战略合作关系,它定能彻底动摇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因为对美国这个实用主义极强的超级大国来讲,战略的代价考量始终都是它制定和实施新战略或战略调整的出发点。一旦美国两党精英的多数明智地认识到同中国合作的代价更小,风险更低,利好更大,从而更适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很难想象他们不会逐渐失去与日益边缘化的岛国日本结盟的兴趣。美日关系的框架下日本只是美国棋盘上的一个马前卒,这个事实构成这一判断的逻辑基础。

“东海防空识别区”博弈的启示

在瓦解美日军事同盟这个艰难复杂的外交工程中,美国失去对日本战略价值的兴趣与日本失去对美国的战略信任同等重要。

日本的右翼政治家们本来在骨子里就不相信美国会在任何条件下为捍卫日本的利益作出牺牲。为了防范哪一天被美国抛弃的风险,多年来他们一直梦寐以求地追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为日本打造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使日本成为一个真正的“正常国家”。修改禁止日本拥有正规武装力量和战争交战权的“和平宪法”就是为实现这个日本“强国梦”在法理上铺平道路。

实际上,日本对美国的信任正在流失。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公布以来,东京对华盛顿的信任不是提升了,而是降低了。狡猾的奥巴马政府,为了平衡美国与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先是在第一时间驳回中国的“防空识别区”方案并带头派B52战机“闯区”宣誓美国的不承认立场;然后又建议美国民用航空公司接受中国的要求提供飞行计划书,不带商量地给日本浇了一盆冷水。

安倍和他的亲信们内心如何想的,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对华盛顿故意与禁止日本航空公司向中国航空安全监管当局提供飞行计划书的日本政府公开唱反调充满怨恨应是人之常情,安倍和他的同僚们至少应有一种被美国卖了的感觉。可不是吗?为了表达这种强烈不满,但又不好与美国公开撕破脸皮,而是让他的议会多数通过要求中国撤回“东海防空识别区”议案,看似针对中国,实际上是在向美国事实上承认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刻意拒绝同日本保持步调一致展现不满。

按当代日本政治精英的智商来讲,他们应该认识到作为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区域国家日本的国家利益并不永远是一致的。围绕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博弈应该说是又一次验证了日本保守政治势力长期以来对华盛顿内心深处不信任感的正确性。华盛顿任何一个动作的出发点首先是基于对美国而不是对日本利益的考量,它绝不会被日本牵着鼻子走,更不会为了日本去火中取栗,这一点相信安倍的体会更深了。

再铁的同盟关系也经不起几个接连不断的信任危机,更何况中国今日手中拥有不少好牌,可以有序出招,和华盛顿斗而不破,但却可以让东京一次次对华盛顿失望,一次次坚定摆脱对美国依赖的决心。

一个摆脱了对美国依赖的日本会不会对中国更危险?一个失去了美国军事保护或不相信美国无条件保护的日本必然会加快强军的步伐。前不久日本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召开记者会,大谈组建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必要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位执政党的实力派人物宣称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居然还没有自己的海军陆战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他提醒日本国民想一想,一旦日本遭到大的麻烦,美军是否会竭尽全力帮助日本。他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石破茂力主强力推进《日本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扩充军备,降低对美国军事保护的依赖。

一个军事上走强的日本固然不利于中国的安全环境,但一个军事上走强同时又与美国结盟的日本对中国更危险。消除这种危险的最佳途径,就是不断地创造条件“考验”美日军事同盟的极限,从而瓦解这个冷战遗留体制。

中国,现在是以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消除冷战余毒,催生美日同盟“和平演变”的时候了。

(转载自《南风窗》,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