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生态 > 正文
“稀土之争”背后的大国资源安全战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生态中心
发表时间:2012-12-29 15:39 来源:国际网
2012年3月13日,中国收到美欧日提出的有关稀土、钨、钼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请求,如果磋商无效,将按程序等待世界贸易组织(WTO)专家组和上诉法庭的裁定。随后,美国、日本、欧盟向WTO起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一事吵得沸沸扬扬,起诉方要求中国解除出口限制,否则将进行贸易制裁。中国明确表示自己的目标符合世贸组织规则。WTO将于2012年底前后作出裁决。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满足了世界90%的稀土资源需求,自身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不可持续。西方国家欲壑难平,想借打官司从中国获取更多廉价的稀土资源。
一、中国稀土“繁荣”的代价
自2007年起,中国就开始对稀土生产实行指令性规划,并开始减少稀土出口。这引起了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纷纷以“中国拥有世界绝大部分稀土储量”为由,要求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事实上,中国的稀土只占全球储量的1/3,而美欧同样储藏有大量稀土,但却是“零开发”,这是因为稀土开采过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是各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1、稀土被贱卖的命运
中国依靠得天独厚的稀土资源优势,赢得了稀土生产量、稀土应用量和稀土贸易量三个“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稀土生产国。据统计,中国稀土储量仅占世界稀土储量的36%左右,却占了世界稀土供应量的97%。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获得“稀土第一出口国”的同时,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代价。
其实,在国际稀土贸易发展中,发达国家只强调中国“垄断”了全球97%的稀土产量,但他们却有意忽略了中国的稀土储量仅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
据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称,中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成功的,但没有使中国稀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国虽是稀土大国,但并非稀土强国。中国廉价的稀土,助长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贪婪,他们不但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满足本国生产需要,还大量超额购进以备储用。一旦中国企业提出涨价要求,他们就停止采购、使用库存,以此压制中国企业降价。
2、稀土开发的代价
中国是世界稀土生产第一大国,如果将资源和环境成本考虑在内的话,那么稀土工业的生产进程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中国稀土开采付出的代价触目惊心,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
目前,中国稀土工业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还占相当比重;一些新上马的稀土企业,其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资源的高能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中国稀土矿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稀土开发的“后遗症”。
专家称,稀土提炼、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在稀土的冶炼分离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原料,如酸、碱和萃取剂,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和废气。稀土焙烧、冶炼和电解系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未经处理或治理不达标排放现象还相当普遍。
稀土开发过程中不仅严重破坏生态、造成环境污染,还直接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调查显示,在中国北方矿中含有氟和放射性钍。氟的污染造成人体骨质疏松,掉牙,驼背,甚至可以导致癌症。另外,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在1987~2002年的研究《稀土铁共生矿矿工吸入钍尘对矿工健康影响与防治措施系列研究》也证明,接尘矿工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钍稀土矿尘和较高浓度的钍射气的短寿命子体会诱发肺癌。
这些对人、对牲畜都有影响,被污染的水源不适于饮用,也不能用于农业灌溉,被污染的土地不适于耕种,严重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二、稀土资源的博弈
稀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极高的战略价值,关于稀土的博弈从未真正平息,特别是2012年3月,在美国牵头下,美国、日本和欧盟联合向WTO就中国的稀土政策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取消对稀土出口供应的控制。而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保护资源和促进生态平衡的角度上限制稀土过度开采、紧缩出口数量完全是合理行为。面对当今全球三大经济体的联合发难,中国稀土陷入了新一轮的博弈大战。
1、操纵国际市场?
对于中国稀土的出口政策,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不满情绪由来已久。专家坦言,中国稀土为全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现状令人胆战心惊。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各个环节均实施了管理措施,并符合WTO规则。中国采取坚决态度捍卫稀土出口配额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并无意通过扭曲贸易的方式保护中国稀土产业。而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对稀土进行严格管理是垄断资源获得巨额利益、有心操纵国际市场等言论,中国实难苟同。
随着美欧日联手继续给中国稀土资源的话语权施压,随着稀土价格由昔日“土价”飙升为目前“白银价”后,稀土资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社会博弈的附属品。
为了能继续获得中国廉价的稀土资源,美国、欧盟、日本等在促使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的立场上自始至终步调一致。因为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就等于遏制住了美日的咽喉,因为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有些西方国家自己稀土资源不开采,当作战略储备,反逼中国低价出口稀土。有消息称,日本仅将稀土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作战略储备。
2、争夺稀土话语权
稀土的管控可以保障战略资源的储备,为中国提供难得的机遇。有选择的为世界上的盟国供应稀土,可以有效加强中国与盟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对于中国政府开始逐步限制稀土的出口,并不断地削减配额,中国国内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措施远不够严厉,中国应该更大幅度压缩出口的数量并最终实现有条件、有选择的向世界供应稀土资源。这对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美欧日等长期抱怨中国的贸易政策造成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此背景下,管控“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正是中国平衡贸易努力的重要环节。美欧日等一方面指责中国出口产品太多;另一方面又不愿在本国开采成本较高、污染较重的如稀土资源,反而指责中国配额出口这类产品。对于目前的国际稀土贸易争端,中国需要充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理性、从容应对。
谁掌握了稀土资源的垄断控制权,谁就控制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不可否认,为了在稀土上谋求更大的话语权,中国政府采取了限制出口配额的政策,这一政策如同釜底抽薪般阻断了外资在中国直接批量采购稀土的供应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政府只限制了外资在中国对稀土的直接采购,而没有对本土企业采取限制措施,业内人士认为,众多外资纷纷进入中国稀土主产区,以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的方式潜伏下来,变早期的直接采购、商贸运输、回国贮存加工的供应链条转为投资产地、合资生产、出口流通的供应链条,从而隐蔽而又技巧地绕过了法律限制与政府审批,隐性地掌控中国稀土供应链。所以,中国对外资进入稀土行业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企业准入门槛,对于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参股等形式对稀土进行开采的行为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护稀土的开采和利用。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除了保护宝贵的稀土战略资源,还要加大稀土替代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比如,日本开发出了不使用稀土元素的电动机。2012年1月,日本电产公司宣布了开发出不使用稀土的新一代电动机,而这种电动机预计2013年可批量生产,供应国内外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生产厂商。
日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打响稀土战略保卫战时,我们的环境意识必须觉醒。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护现有资源,特别是稀缺的战略资源。这也是确保全球生态安全的题中之要义。
责任编辑: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