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格局正在调整、地区局势出现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日韩领导人会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不仅对深化三国合作、推进东北亚地区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
在中日韩合作20周年之际,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成都召开。过去20年间,中日韩三国在经济、政治、人文、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并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力量。在国际格局正在调整、地区局势出现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日韩领导人会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不仅对深化三国合作、推进东北亚地区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首先,三国共同发表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是对三国未来合作进行的顶层设计,将引领三国关系进入平衡发展的新阶段。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代表性国家,历史相融,文化相近,地缘相通。但三国间的双边关系经常因为历史、领土问题而出现摩擦甚至激烈争端,双边关系变化经常会波及三边政治经济合作。《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为夯实中日韩三国关系,提升三国互信水平,为未来10年的中日韩合作指明了方向。即,中日韩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激烈变化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中,加强战略沟通,管控分歧,维护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全面加强政治经济合作,为维护东亚地区和平稳定,推进地区繁荣发展尽到三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中日韩确认明年将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速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秩序。 当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给中日韩经济带来巨大压力和冲击。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使中日韩深刻认识到,深化协调合作、避免恶性竞争、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加大“区域认同”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唯一出路。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多边自贸协定认知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三国已举行了16轮谈判,虽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谈判解决,但是,三国愿意在RCEP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和规则标准,打造一份全面的高水平的三边自贸协定。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三国的产业互补性,打造区域内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真正建立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而且可以降低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投资壁垒,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促进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借助“中日韩+X”的模式,扩大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合作,其溢出效应必将为东北亚经济繁荣和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新动力。 再次,关注地区热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朝鲜半岛问题正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关键变量。 当前正是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关键节点。自河内会晤破局后,朝美核谈判僵持不下,半岛无核化谈判似乎由外交目标变成了外交手段。 随着年末时限的到来,朝鲜连续进行发动机重大试验、召开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扬言要给美国送去一份“圣诞大礼”;美国则不断派侦察机巡航半岛,举行特种部队演习,甚至喊话朝鲜“今晚可以开战”。半岛局势骤然紧张,地区和平稳定再次面临挑战,仅依靠美朝谈判已难以真正解决问题,相互间的“极限施压”反而可能带来半岛局势的逆转。中日韩有必要加强合作,维护好当前来之不易的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机遇,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美朝恢复对话与谈判,共同寻求能够被各方接受的解决方案,努力实现东北亚地区的永久和平。 过去的20年,中日韩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10年,三国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致力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开启亚洲的新时代和美好未来。 不过,不可否认,三国间尚有许多长期积累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美国对中日韩区域一体化的消极破坏作用不容忽视。三国仍需为巩固相互间的政治关系、建立相互间的战略互信、开辟三国关系的新未来而做出更多努力。 (作者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文章转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