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孙壮志:上合组织的“中国要素”
发表时间:2018-06-07 17:10 来源:国际网
由于成员国经济实力、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差异悬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加上成员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也有巨大差异,这种情况下推进多边合作会面临许多困难,要体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就需要创新合作方式,不能照搬传统区域合作的框架,而是要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中国又拿出了很多自己的方案。

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参加、并且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合作机制,无论是成立、发展还是重点领域的具体合作,中国都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很多方面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为多边合作的顺利起步和不断深化注入了很多“中国要素”。

理念上的“中国智慧”

上合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是中国与俄罗斯、中亚邻国在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和相互裁军过程中诞生的。由彻底结束中国和苏联冷战时期对抗的历史,到开启地区安全与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在上合组织成立伊始,就全面总结“上海五国”机制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指导上合组织具体实践的基本准则“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也成为保障各领域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思想根基。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逐步展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倡议,也不断充实上合组织的合作理念,有助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帮助成员国取得更多发展共识,确定中长期的合作目标。比如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建议地区国家共同建设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把千年丝路古韵精炼而成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上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都成为指导上合组织未来实践的新原则。

合作中的“中国方案”

中国领导人强调,上合组织要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各领域的合作全方位同步推进。由于成员国经济实力、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差异悬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甚至超过其他成员国的总额,加上成员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也有巨大差异,这种情况下推进多边合作会面临许多困难,要体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诉求,就需要创新合作方式,不能照搬传统区域合作的框架,而是要充分考虑地区的实际情况。

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中国又拿出了很多自己的方案。比如2003年上合组织北京总理会议上确定,经济合作当前主要是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并推动成员国签署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中国领导人建议签署的《上合组织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多边合作最重要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在2012年北京峰会上中国又制定了《上合组织中期发展战略规划》,这是第一份涵盖各个领域的具有战略性质的合作文件;不少部长级的会议机制是中国倡议下启动的,并由中方承办首次会议;中国领导人在历次峰会的讲话中提出很多关于上合组织下一步发展的具体建议,很多被写入最终通过多边文件当中。

实践时的“中国动力”

由于成员国都属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中国在这方面没有计较本国得失,充分体现了一种正确的义利观。比如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先后给其他成员国提供220多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为设在北京的秘书处提供优越的办公场所和条件,与俄罗斯一样为上合组织日常运行出资最多;为国力虚弱的中亚国家举办峰会时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推动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等非官方机构的成立;建议上合组织成立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环保中心,并且中方率先成立。

中国还积极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密切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人文联系,比如多次出资在华举办上合组织工商论坛、青年论坛、艺术节及各个领域的人员培训;在中国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欧亚经济论坛、亚欧博览会上设置专门的上合组织单元、为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奖学金名额等。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方又明确上合组织是地区国家实现战略和规划对接的重要平台。此次青岛峰会,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一年当中举办160多场活动,包括首届人民论坛、妇女论坛、媒体论坛等,不仅深化了各领域的合作,而且有效提升了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扩员后多边合作下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所长,文章转自海外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