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马骏驰:“多边主义”为何成为中德领导人会晤高频词?
发表时间:2018-05-25 16:47 来源:国际网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成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这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国内各个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国今天的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国从多边主义的国际合作中获益颇多。而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也同样离不开当时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多边主义是德国实践自身利益最好、最有效的工具。

2018年5月24日,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第11次访华,这也是她出任德国新一届政府总理后的首次访华。在默克尔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会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便是“多边主义”。实际上,中德关系最根本的基础便是双方在国际秩序中均坚决支持多边主义合作的理念。

首先,这一理念是由中德两国各自的历史经验所决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成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之中,这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提高了国内各个产业的竞争力,为中国今天的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可见,中国从多边主义的国际合作中获益颇多。而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也同样离不开当时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其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核心之一便是多边主义。所以历史上德国加入北约、推动欧盟东扩等行为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德国深刻理解并支持一个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的国际体系。因为多边主义是德国实践自身利益最好、最有效的工具。

其次,这一理念是中德两国的自身国情所必需的。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产业升级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未来中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然而,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是无法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完成的,必须要依靠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来实现。这一方面将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倒逼相关领域改革,另一方面企业借此能够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知识。而对德国来讲,作为一个出口型的贸易大国,其经济发展与多边主义同样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德国各类产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布局,才给德国带来了今天的地位。默克尔在2018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明确表示,无论多边主义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公平地解决现在人类的各类问题,但国家间的合作始终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再次,这一理念是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所必需的。应当意识到,多边主义不仅是基于中德两国自身国情的需求,更是基于现在全球秩序的需求。近些年来,美国开启包括单边经济制裁在内一系列具有单边主义色彩的行为不断考验着德国、欧盟以及全世界对美国的耐心,也加重了各国对国际秩序和安全局势的担忧。更为严重的是,特朗普重新定义了美国的核心关切,不断显示出对多边主义的不信任。这不仅与深入德国骨子里的核心理念相冲突,也不符合当前国际秩序的需求。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期频繁的重叠式国际访问并非如有些分析家所描述的那样,是德法两国竞争的体现。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尽管马克龙和默克尔的风格完全不同,而且德法两国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关切,但这种重叠式的访问并非是竞争性的,两人更多是希望推动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来为德国、法国和欧盟在全球的多边治理中寻求一定的角色,并呼吁各国积极开展合作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最后,这一理念还是中德两国关系以及中欧关系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中德应该继续做中欧关系的引领者。然而,不应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中欧关系下的中德关系,而是要从更大的全球性政治经济秩序角度出发来审视、理解和发展中德关系。欧盟的重重危机给其内部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弱点,特别是现在部分东欧国家与欧盟摩擦不断。但是,这些危机都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那种只有在多边主义合作框架下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德两国在全球诸多议题中的合作,将有利于欧洲化解这些危机,进而为中欧关系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章转自海外网)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