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观点探索 > 正文
胡逸山:英国脱欧为亚细安上宝贵一课
发表时间:2016-06-29 14:42 来源:国际网

欧盟近来的急转直下,也无形中成为如亚细安未来如何发展的反面教材。我认为,亚细安的最大生存韧性,恰恰就在于它踏实的弹性。想当年,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与越南战火冲天的年代,亚细安的成立,主要还是一个着重安全、抱团来相互照应,以免个别东南亚国家受骨牌效应所一一击倒。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趋缓,以及各国发展的需要,亚细安也从善如流地逐渐演变成一个以自由贸易、经济合作为主轴的区域组织。今年开始运作的亚细安经济共同体,可谓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巅峰。我觉得这也就恰到好处了,因为经济商贸的互通,是东南亚各国都较能拥抱的理念。其他如什么亚细安社会文化与政治安全方面的共同体,大家“意思意思”一下就好了,否则各国为紧密而勉为其难,以放弃部分主权为代价的紧密,迟早也还是会步欧盟的后尘的。

英国选民在上周的公投里,以52%对48%的比例,为英国做出了退出欧盟的决定。消息传来,英国、欧洲与世界各地的主要股市纷纷滑落;英镑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也应声贬值。表面上看来,英国的“脱欧”,好像哀鸿遍地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英国的脱欧决定,无论对其自身、对欧盟,以至对世上好一些其他地方,可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英国虽也是欧洲国家,但终究是个岛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千年以来错综复杂,战火纷飞,多趟的参与欧洲事务,包括近代的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几乎都两败俱伤。故此,英国在欧洲的特殊地位,有所谓“光荣的孤立”的美誉。反之,英国注重开发与全世界的贸易,它的技术与商业标准,不经意地也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采用至今。此外,英国也在全球各地建立了多个殖民地,后者纷纷独立后也大多沿用了英国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

当欧盟的雏形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成立时,英国选择不参与,直到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英国才勉强地加入成为一员。过后,共同体的进展“突飞猛进”,演变成了宗旨为“建立一个越来越紧密的联盟”的政治与外交巨兽——欧盟。欧盟在布鲁塞尔的总部,逐渐自我塑造为一个冥顽不灵的超级官僚体系,不时制订也强迫性地执行全欧盟统一的各种标准、法规。英国对欧盟的这些发展,多年来时有微词,但基于欧洲大团结的崇高理念又不便发作。当欧元区十几年前成立时,重量级的英镑选择不加入,英国对欧盟大型试验项目的谨慎态度,其实已可见端倪。

但欧盟仍然执迷不悟,甚至连通常属于各国主权里最敏感部分之一的外交,也或多或少地揽括过来,赫然捧出了个欧盟外交代表,俨然成为一欧洲“超级”外交部长。其他如欧盟在各项民生课题上的诸多指指点点,更不在话下。多个新加入欧盟的东欧成员国在财政上“嗷嗷待哺”;还有希腊与其他所谓的“欧猪”各国因财政与金融危机而一穷二白,虽未直接把非欧元国的英国“拉下水”,但英国看到德法等欧陆大国需要不停“注水”,难道不会心寒吗?我想,对英国来说,西谚所云的“断了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禾草”,应该就是去年欧洲难民危机时,英国要限制排山倒海的难民潮涌入英国,却被其在欧盟里所需分担的收容义务而绑手绑脚。

我强烈觉得,英国决定脱欧后立时引起的所谓世界金融“迷你”风暴,主要还是一个不理性的、几乎歇斯底里的市场反应。他们主要所担心的,不外是以后难以通过英国为跳板,直通车式地进入欧盟市场。但首先英国本身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经济体,再如金融服务或高科技开发等,在世上都是举足轻重的;甚至如前述般,是个重要的标准制定者,在很大程度上无须勉为其难地跟从欧盟那些七拼八凑,但又坚持统一执行的标准。而且欧盟整体的经济状况,从很根本上就不甚理想,增长率低、失业率高,有那么矜贵的需要积极在其中寻找商机吗?

现在既然决定了脱欧,英国可来个体制上的“大扫除”,把多年来被欧盟所指定的各种负担逐渐消除,以自己的方式来大力发展尤其之前因“参欧”义务而日益疏远的、与包括共和联邦在内的英语系国家与地区的关系。那些什么苏格兰、北爱尔兰等,对欧盟那么热爱,不外也是他们获得欧盟的津贴颇多吧?那不要紧,要独立就让它们独立吧,反正他们也很“贵养”。反之,多加强与其他英语系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洲等,甚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努力开拓更大规模的自由贸易,不是更有积极意义吗?

对欧盟来说,英国的脱欧,无疑是一记警钟,法国、荷兰等其他成员国的极右派也马上蠢蠢欲动,力倡东施效颦。这可是在布鲁塞尔养尊处优的欧盟官僚的噩梦啊!一个四分五裂的欧盟,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还上得台面的创始国的纷纷退出,剩下一些新进的基本上还是发展中的成员国,那整个组织不就自然的枯萎,以至夭折吗?所以欧盟如要继续健康地生存下去,就必须痛下决心进行深化的改革,尤其是把更多的主权权力重新“下放”予各成员国,少点指手画脚,多点拼搏经济。

在以前“好景”的年代,欧盟常被拿来充做世上其他区域联盟的榜样,包括由东南亚大多国家组成的亚细安。当然,欧盟近来的急转直下,也无形中成为了如亚细安未来如何发展的反面教材。我认为,亚细安的最大生存韧性,恰恰就在于它踏实的弹性。想当年,在美苏冷战的大环境下与越南战火冲天的年代,亚细安的成立,主要还是一个着重安全、抱团来相互照应,以免个别东南亚国家受骨牌效应所一一击倒。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趋缓,以及各国发展的需要,亚细安也从善如流地逐渐演变成一个以自由贸易、经济合作为主轴的区域组织。

今年开始运作的亚细安经济共同体,可谓是这一演变过程的巅峰。我觉得这也就恰到好处了,因为经济商贸的互通,是东南亚各国都较能拥抱的理念。其他如什么亚细安社会文化与政治安全方面的共同体,大家“意思意思”一下就好了,否则各国为紧密而勉为其难,以放弃部分主权为代价的紧密,我认为迟早也还是会步上欧盟的后尘的。俗语说,“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为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兼任高级研究员、马国首相纳吉前政治秘书,文章转自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