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非传统安全 > 生态 > 正文
蒋明君: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安全格局
发表时间:2015-12-24 17:40 来源:国际网
生态建设首先要有正气,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二要接地气,即把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以修复,把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以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绿色执政和绿色增长;三要顺天气,即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做好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工作。正气-地气-天气,三气合一则不生浊气,无浊气就没有雾霾。人之身体,亦复如是。只因人体本身乃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经络不通易生百病,经络相通百病皆无。

世界乃矛盾之共同体,然而人类在理解该观点时却远未及透彻。正因如此,人之逐利本性俨然已令整个世界掉入生态危机的泥潭,难以自拔。纵使是发达国家,纵使是资本主义,在这场生态危机面前,亦只能与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一样,需重新正视现状,寻求解决环境与生态危机之良策。

一、在俄罗斯从事生态安全研究的感想

1992年,巴西?里约世界环发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我受国家公派赴俄罗斯从事非传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3年7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第1035号总统令,“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生态安全委员会”获批成立。此时,我便将研究工作的重心定位于“生态安全”。此期间,我在俄罗斯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受益匪浅。1996年10月,我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任职于“亚太国际协调委员会秘书长”。至此始终,我未曾离开过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工作。在俄罗斯我学到诸多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专业技能;先后参与了近20起联合国与俄罗斯重大项目的生态规划、生态评估、生态鉴定、生态跟踪。这不仅令我学到的知识得以丰富,而且多次得到俄罗斯国家奖励委员会的奖励,即被选为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我认为,俄罗斯先期设立联邦安全会议生态安全委员会,虽于当时并没有具体内涵,其意义在于他的前瞻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对俄罗斯国家重大项目进行生态评估和生态跟踪,对国家自然资源开发实施安全监督。这无不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其经验和做法很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2002年4月,我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任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态与环境中心执行主任兼联合国全球契约俄罗斯中心主任,还被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暑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博士委任为副秘书长特使兼联合国人居暑北北合作组织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直至2006年创建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这期间我打破传统生态学的理论桎梏,把影响人类生存及国家发展的不安全因素,用现代生态学理念进行安全定位,提出了全新的生态安全理念,使生态安全系统得以创新,生态安全管理体系得以建立。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编著出版了“生态安全学导论中、英、蒙文版,生态安全管理学导论,环境安全学导论,气候变化与影响学,实用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微观生态学原理,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政治卷、经济卷、外交卷),蒋明君文集1-2卷,生态安全研究”等12部著作。其中,有7部著作被联合国批准为全球生态技能和青年培训教材,有4部著作被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学科,有1部著作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图书奖。由此,我成为4个创新学科带头人。通过长期在国际社会的拼搏使我深刻认识到,国家的日趋强大是我行身立命之本”,因此我意在把学到的生态技能和经验全部奉献于党和人民,为实现“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奉献一片爱心和力量。

二、生态建设应以“一带一路”为主线,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着力抓好三个定位,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好五个要素,保护好六条生态红线:

1、生态建设应以“一带一路”为主线。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札尔巴耶夫大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期间,再次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带一路”战略可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于加强中国与中亚、南亚与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经济环境,拓展西部开发合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各国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合作空间;二是有助于中亚国家摆脱“内陆国”与“双重内陆国”的困扰,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地缘空间和广阔市场;三是与区域国家合作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与海湾国家、与南亚和西亚国家、与中东欧国家以及欧盟、东盟的合作亦日益深化。然而,值得注意的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生态脆弱国家,有些国家由于长期战乱、自然灾害、生态破坏,加上人类经济活动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然导致一些国家经济衰败,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诸多民众沦为生态难民。因此,“一带一路”建设要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生态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生态建设必须实现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需注重保护环境,环境保护亦不能影响经济发展,需避免先破坏后治理这一粗放型发展模式。回顾前些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不可回避的是,我们在某些区域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这种发展模式可谓对子孙后代生态福利的掠夺、侵占、透支。当前我们探索实行GDP和GEP的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其意义亦在于探索出一条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之路,从过去单纯追求GDP,变为既注重GDP,又注重GEP,令经济、环境和人文社会形成共生共荣的关系。如,深圳盐田区提出建设“美好城区”的目标,即将编制实施全要素、全覆盖的综合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科学指导辖区的发展。回顾过去政府的绩效考核基本为闭门型,与老百姓并不紧密,将来的指标体系应为动态、开放型,老百姓可查阅,可点评,可提出意见建议,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透明度。实行GEP核算、考评,既是一项创新之举,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探索。作为一个创新事物,生态GEP不可能尽善尽美,仍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检验和进一步完善。

3、生态建设要认真抓好三个定位,即:何谓生态?何谓生态文明?何谓生态安全??首先,“生态”即:生存之状态。一要住好,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要安全,社区要安全;二要吃好,食品要安全,粮食要安全,用水要安全;三要工作好、休息好,环境要安全、交通要安全、要安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衣食住行,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态文明”即:行为的导向,其特征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谐发展的进步状态。它包括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三个方面,其目的在于规范人类行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生态安全”即:生存的安全,它包括三部分,一是植物,各种花草树木和植被都是有生命的。二是动物,人类是众多物种之一,一个人为生命个体,人类则为生命群体。三是微生物,一种微生物亦可拯救世界,也亦可毁灭世界。近年来,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埃博拉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其实质皆为微生物(细菌)的变异。因此说,植物、动物、微生物构成了地球生命系统。生态安全则是地球生命系统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空气、土壤、森林、海洋、湿地、水)不被破坏与威胁的动态过程,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美国科学家证明宇宙和地球生命系统是以三种形势存在,一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明物质,占5%;二为看不见、摸不着、科学证明确实存在的暗物质,占25%;三为即看不见、又摸不着、科学仍未证明存在的暗能量,占70%。因此,生态安全即是生命系统的安全。

4、生态建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生态文明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生态文明之核心是行为的导向,其目的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生态安全则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和最终目标,生态文明为导向,生态安全为目标,两者结合才能称之为完美。二是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过去我们常讲“生态环境”一词,“生态”为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环境”则是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的生存空间,不管是生命个体,还是生命群体要想生存就离不开空气、土壤、森林、海洋、水,这便是环境,因此,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概念,又是一个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三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奇迹,但环境却遭受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与环境完全对立。很多人认为,经济发展必然破坏环境,环境保护必然影响经济发展。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和做法皆非如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五年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上足以说明环境保护并非与经济发展对立。GDP与GEP皆举足轻重,不可偏废。只有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四是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要突出生态建设的特点点切忌照抄照搬,靠山要做山的文章,靠水要做水的文章,没有山、没有水可以做土地的文章,这便是理山、理水、理地。

5、生态建设要把握好五个要素,要具有前瞻性,要按照理性、和科学发展的方式进行生态规划,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防止出现短期生态项目:1、项目选址。地理位置对于生态项目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国家对项目选址的原则较多考虑有利的地理位置,如沿海岸线、港口、以及接近水资源地区。而中国在项目选址时多考虑地形有利、高低适中、平原广阔、水陆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等条件。我认为:规划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一要看地,即:地理位置、地质结构、土壤成份、地表水和地下水情况、地下工程、地磁变化等;二要看天,即:气候条件、风速、降雨量、空中航线、高压线走向等;三要看周边,即:周边自然环境,靠山需注意滑坡和泥石流等,靠江河需注意洪涝灾害等,靠海需防止近海污染和赤潮等;2、项目定位,生态项目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与失败、项目的质量与发展。项目目标的设定要坚持“三可”原则。一是目标构成具有可约束性;二是目标具有可分解性;三是指标体系可实践性。项目适合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社区?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生态建设要因地而异;3、项目规划,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规划要实行多元化、规范化、科学化;4、项目建设,生态建设需突出三个主题:一是建筑设计需以人为本,体现健康舒适;二是资源节约与再利用,尽量减少和高效用煤、水、电等不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三是要从生态与环境空间规划布局出发,充分考虑建筑主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四是要科学规划、实现绿色节能、绿色发展。5、项目管理包括以下五个领域:生态管理(自然与人工),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管理技术(恰当可适用),经济发展(商品、产业、服务、财政政策),公共服务(法律法规),以上五个领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可持续管理是21世纪管理科学的核心理念,也是生态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只有引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方能真正实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6、生态建设要严控六条生态安全红线,一是水资源安全红线,至2030年,中国全国用水量应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95%以上。二是空气污染与碳排放红线,至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需下降10%以上;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需下降40%-45%。三是耕地生态安全红线,截至2020年,国家必须保证耕地安全红线为18.05亿亩。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四是湿地生态安全红线,至2002年,国家湿地安全面积需不少于8亿亩。五是森林生态安全红线,森林覆盖率要实现并达到26%,对应森林面积不少于37.44亿亩。六是城市人口增长红线,每个城市都需确定人口增长红线,城市人口增长率应与城市承载能力相适应。此外,还需科学设立海洋生态安全红线,草原生态安全红线。如果突破了国家规定的生态红线,即为:生态不安全。

三、生态文明被纳入联合国文明体系

2006年7月,在联合国机构支持和参与下,由部分主权国家共同创建的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于2006年在香港特区政府注册成立。2012年9月,该组织根据发展需要又在美国教育部、纽约州政府、美国国家税务局重新进行了登记,其宗旨在于加强与各国政党、议会、政府机构、国家智库、学术机构的合作,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执政与可持续发展。该组织先后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联合国经社理事大会观察员地位,亚洲政党国际观察员地位,拉美/加勒比政党国际观察员地位。

近年来,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作为政党观察员机构成功监督了墨西哥、阿塞拜疆、尼泊尔、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国会和总统选举;2010年参与斡旋泰国与柬埔寨边境(柏威夏)地区冲突,成为以生态安全理念解决边境冲突的最佳范例。2013年协调泰、柬两国政府机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于柏威夏边境冲突地区建立了“柏威夏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全球生态博物馆”。该项目不仅对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修复,亦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和发展生态农业,使泰、柬边境地区的民众得到实惠,此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给予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高度赞赏。截止至2014年12月,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已然发展了以执政党、国家议会、政府机构、国家智库为主体的105个合作成员。本届轮值主席国为柬埔寨王国政府,索安第一副首相为执行主席。截止至2015年10月,出版《国际生态与安全》杂志73期,《联合国青年技术培训》杂志41期,《生态安全研究》49期;近年来,成功主办了世界生态安全大会三届,欧亚生态安全大会两届。此外,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课题研究,如,经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鉴定的,奈安新型生物肥料促进剂技术不仅填补国际空白,而且立于世界领先技术之林,新华社内参《国内动态清样》进行了系列报道;我们最先提出的土壤修复与化肥农药污染治理计划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和支持;国际生态生命科学院林占熺院士发明的菌草种植和产业开发技术,经鉴定可以实现“以草代木”、“以草代粮”、“以草代煤”,是一项消除贫困、增加社会就业、进行生态修复、确保食品安全,而且投入少、成本低、门槛底、易掌握、见效快、效益高的绿色项目。到目前为止菌草技术已传播到了100多个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5000多名学员,先后在6个国家建立了菌草种植示范基地,菌草技术文集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世界上传播。近年来,菌草技术始终受到习近平主席的关注和多次批示,该技术已被中国政府批准为国家对外援助项目,为国家公共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10月26日,外交部前副部长张德广在中央外办年终形势会议发言中高度评价了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岀的重要贡献,并建议将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部设于中国。2012年12月,我们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第二届世界生态安全大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世界生态文明宣言与生态安全行动纲领》引发第66届联合国大会的关注,并为各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指导性文件。2013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峰会期间,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向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纳西尔·阿卜杜勒阿齐兹·纳赛尔,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提案:“中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为世界不同文明的主导地位,生态文明之核心在于规范人类不文明的行为,其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佛家思想、儒家文化、道家理论的综合体现。提案受到联合国领导人的认可和赞赏。2014年3月28日,联合国文明联盟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机构。2014年4月2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纳西尔·阿卜杜勒阿齐兹·纳赛尔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会议上宣布“联合国文明联盟生态文明委员会”正式成立,我被任命为联合国文明联盟内阁成员兼生态文明委员会主席。2014年8月28至30日,联合国文明联盟生态文明委员会在印尼巴厘岛成功召开了以《生态文明:时代共同呼唤人类共同价值观》为主题的首届联合国生态文明对话论坛。论坛旨在高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旗帜,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实现价值观和话语为目地,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具大影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第68届联大主席威廉˙阿什,印度尼西亚总统班优·苏西洛,东蒂汶总理沙纳纳˙古斯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等政要皆出席会议。早在1998年我在俄罗斯主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会议期间曾提出:21世纪最大的政治问题,一是生态安全,二是资源安全。因为生态安全关系我们人类生存,资源安全直接关系国家的发展。我建议与会各国将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纳入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并把生态文明提升为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同时承诺将对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为实现这个叙愿我期盼和等待了16年,2014年我写信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建议将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其目的在于更好的适应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当前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复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必须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目前,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正在执行联合国青年赋权与城市生态安全计划,该计划包含五项主要内容:一是指导各国发布年度城市青年调查报告;二是在世界范围开展生态技能和青年技术和就业培训;三是在联合国人居署框架内实施城市生态安全指数排名;四是设立“联合国青年创新与创业奖”,在中国创建“联合国青年创新创业产业示范园区”,把世界青年创新和创业技术和经验进行有效孵化,实现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构想;五是在贫困国家实施“阳光助学”和“环球UN新媒体”行动。根据项目进展,我们计划创建“北京国际生态安全学院”,培养和培训专门的生态专业人才。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然成为时代潮流与人民的期盼。我们应自觉成为持久和平之维护者、共同发展之开拓者、友好合作之促进者、互利共赢之倡导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一带”)发展战略乃国际合作的全新空间。针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与生态安全形势,我认为从中国而言首先应抓好体制改革,尽快成立由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的“中央生态文明委员会”,负责和指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还要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生态安全委员会”,负责领导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建设,这样才能实现对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早于1999年以来,俄罗斯已然对其联邦安全会议生态安全委员会做了进一步完善,并成立了“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与生态安全部”;美国国务院则批准成立了“美国生态与环境安全委员会”;马来西亚政府则成立了“马来西亚自然生态资源与环境部”,法国政府则批准成立了“法国自然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可见,各国对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愈发重视。其次是抓好法制建设,要进行生态安全立法、逐步完善和推进环境立法,要严历打击生态犯罪和环境犯罪,要严格保护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最近,令我倍感欣慰的是,2015年初被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实施,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走上了正确轨道。

总而言之,生态建设首先要有正气,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二要接地气,即把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以修复,把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以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实现绿色执政和绿色增长;三要顺天气,即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做好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后重建工作。正气-地气-天气,三气合一则不生浊气,无浊气就没有雾霾。人之身体,亦复如是。只因人体本身乃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经络不通易生百病,经络相通百病皆无。

(作者为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主席)

责任编辑:王宇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10-56317675 (56317500)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旁1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