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言论 > 热点聚焦 > 正文
中国淡定面对中东变局
顾正龙
发表时间:2012-12-25 11:48 来源:国际网
始于两年前的突尼斯政权更迭的所谓“自由和民主”运动正在中东演变成更加混乱的现实。中国在解决叙利亚问题上的政策彰显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与灵活。总体而言,2012年,中国中东外交政策把握得体、稳妥、有特点、有亮点。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仍有许多工作可做,但究竟如何去做,如何把外交工作做得更好,目前似乎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中国外交原则遇到挑战

60多年来,中国一直被视为阿拉伯事业的可靠朋友和坚定支持者,一些阿拉伯国家也乐意把正在崛起的中国视之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和经济样板,并希望中国能抗衡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然而,2011年以来,中阿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被正面看待,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可靠性受到怀疑。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在安理会投的几次否决票被认为是站在叙利亚独裁政权一边,某些阿拉伯媒体首次将中国列入了“阿拉伯人民的敌人”新名单。在西方媒体的影响下,一些阿拉伯博主甚至提出“中国鲜廉寡耻”的口号.

由于叙利亚局势日益陷入困境,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相应的外交行动遭遇挑战:

一、中国在联合国就有关叙问题投了反对票后,确实有部分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媒体对中国表示了不理解,甚至提出了批评,似乎中国没有展现可以信赖的、负责任的未来超级大国形象。然而,中国的立场首先是基于对《联合国宪章》作为当前国际体系的基本文件的尊重。中国反对某些联合国决议草案,并不是因为这些草案是由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提出的,而是这些草案本身存在缺陷并需要完善。历史教训表明,强制颠覆政权的后果从来都是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痛苦和灾难。

二、中国面临存在于国际社会多数意见和中国外交原则立场之间的矛盾的挑战。传统上,中国在阐释自己外交立场时,一直以同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以及维护国际关系准则为基本出发点。这在逻辑上意味着中国认为国际社会的多数观点和《联合国宪章》等国际关系原则应该是一致的。而显然,至少在叙利亚问题上,多数国家的意见,至少是公开表达的意见与《联合国宪章》是存在矛盾的。

三、中国面临如何处理存在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我国国家具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的挑战。中国一贯反对外国强制颠覆别国政权,反对任何形式的颠覆行动,而目前主张颠覆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恰恰是与中国能源和贸易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否决阿盟的决议草案正是体现了中国坚持原则立场的一贯性。

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是中阿双方共同诉求

在叙利亚问题上,很多阿拉伯国家在联合国表达了与中国不同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要放弃《联合国宪章》,也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因此与中国拉开距离。阿盟与中国的关系并非只受到叙利亚一个问题的左右,对于中国来说,加强与阿盟的关系,最关键的并不是在阿拉伯事务上事无巨细都赞成阿盟观点,而是耐心而持续地深化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一个真正的朋友,是能够提出不同意见的朋友。在解决叙利亚危机过程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断付出的努力表明,中国没有缺席,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事实证明,主张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是中阿双方共同的诉求。

中国外交彰显成熟和灵活性

今年初,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两份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在这两次表决中,中国和俄罗斯都投了反对票。但从原则上说,中国和俄罗斯并没有拒不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是提出了更有可能取得成效的建议,这就是放弃原决议中提出的违反国际法的做法,不要求合法选举产生的总统放弃政权等。中国重视叙利亚和阿拉伯人民的关切,致力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庇护谁,更不刻意反对谁,而是希望通过劝和促谈,为政治解决危机做出一份贡献。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密集的外交行动,同叙各方保持联系,并多次提出促进政治解决的主张。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作为中国政府特使前往叙利亚开展劝和促谈的工作,与有关各方沟通并提出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向世界表明,中国在为和平奔走,在为地区问题奔走,在为中阿友谊奔走。中方还同包括叙利亚反对派在内的叙利亚问题有关各方都保持着联系和沟通,积极劝和促谈,为缓和叙利亚局势做了大量工作。

另外,应中方邀请,联合国-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于今年10月30日至31日访华。中方重视和支持卜拉希米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作的斡旋努力,通过此访,中方与卜拉希米进行深入沟通,共同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杨洁篪外长在与卜拉希米举行会谈时提出的推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四点倡议,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和阿拉伯媒体关注。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与世界已经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与中东地区包括与阿拉伯地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中国对这个地区的局势变得动荡表示担忧,也在情理之中,中国为地区局势降温做出的努力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与此同时,中国做相关转型国家的工作,促成埃及总统穆尔西成功访华,在阿拉伯世界起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标志着中阿关系的平衡发展。中国的立场不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彰显出中国外交的成熟和灵活性。

结语

在过去的2012年,中国中东外交总体上把握得体、稳妥、有特点、有亮点,可圈可点。无论是对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上,还是伊核问题上,特别是中国在联合国投否决票问题上,虽有不同看法,甚至有负面影响,却是正确的外交选择。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采取比西方超脱的立场,使中国得以免遭西方的尴尬处境。然而,在复杂和多元的中东地区,新的地缘战略格局正在形成。这时出现对中国中东外交二极化评价,中阿传统友好合作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也是中国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仍有许多工作可做,但究竟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目前似乎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光义
分享到: 
4.55K
频道编辑
  1. 国际网
  2. 网址:
    WWW.CFISNET.COM
  3. 邮箱:
    cfis_abnet@126.com
  4. 电话(传真):
    0086-10-85323218
  5. 办公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号齐家园外交公寓11号楼1单元15号